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质检调研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消费警示

守味更守安——肉制品消费提示

  • 发布时间:2024-08-24
  • 来源: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作者:佚名
  • 字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肉类食品消费更加多元化,消费需求更加旺盛,消费量在饮食中的比例也有所上升。然而,曾有不法商家采用未经严格整修的槽头肉制成梅菜扣肉,引发了公众对肉类食品安全的深切关注。目前,国务院食安办、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正在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旨在规范市场,保障肉类产品质量安全,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为帮助消费者科学选购、安全食用肉制品,特邀请食品安全专家做如下消费提示。

  一、如何正确选购?

  (一)关注选购渠道

  在购买肉制品时要关注是否是冷链储运,低温储运是低温熟肉制品和预制调理肉制品品质保证的重要条件。消费者应优先选择冷链系统较为健全的大型商超和农贸市场。对于来历不明的肉制品,一旦发现包装袋有胀气或破损的情况,请勿购买。在副食品小经营店、小吃摊贩处购买热加工熟肉制品时,别忘了查看商家的健康证明、食品备案证和食品安全承诺书。

  (二)关注产品状态

  购买肉制品时,应仔细观察其产品状态是否正常。避免购买表面开裂、具有脂肪氧化的酸败气味、汁液渗出过多的冷藏预制调制肉制品;避免购买解冻变软、包装袋中含较多冰霜、胀袋等现象的冷冻预制调理肉制品;避免购买胀袋、包装破损、外观发生变化或产品表面明显有菌斑的腌腊肉制品。购买熟肉制品时,应选择包装完好、标签标识清晰的产品,不要购买和食用外观破损、出油、黏腻、有异味的产品。

  (三)关注包装和标签

  在选购预包装肉制品时,首先要仔细阅读产品标签,标签上应包含产品的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以及储存条件等关键信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有明确规定:“应在食品标签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消费者可以通过标签了解产品的真实属性。在选购时,应仔细查看产品标签配料表中肉的种类和排列顺序,配料表中的成分是按照含量多少由高到低排列的,这有助于消费者选购合适的产品。同时,应尽量选择生产日期较近的产品,以确保购买到新鲜、安全的肉制品。对于那些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的“三无”产品,安全风险较高,建议不要购买。

  二、如何安全食用?

  (一)保存得当,尽快食用

  购买需冷藏的肉制品后,应严格按照产品标签上注明的储藏条件进行存放,切勿长距离常温运输或携带,以免产品在常温下长时间暴露或受到阳光直射。对于冷冻预制调理肉制品,应避免长时间存放和反复冻融。因为反复冻融会导致肉中水分大量流失,使冷冻肉变得干枯,肉质呈海绵状,同时蛋白质和脂肪严重氧化,营养价值降低,不宜再食用。腌腊肉制品则需要密封包装、隔绝氧气、保持干燥、低温贮存。而对于预包装熟肉制品,应按照标签上规定的贮存条件进行保存,避免食用过期或胀袋的产品。在餐饮店、食品小经营店购买现捞(即现制现售)的散装熟肉制品,如麻辣兔头、冷吃兔、甜皮鸭等时,需注意购买后的真空包装并不等同于进行了灭菌处理。因此,建议消费者即买即食,若不打算立即食用,应将食品冷藏或冷冻储存,在食用前重新彻底加热。一旦发现异味或外观异常,请立即停止食用。

  (二)科学配比,营养均衡

  在食用肉制品时,应注意适量,切勿贪多。为了保持饮食的均衡和营养的全面,应丰富食物的品种,将肉类食品与新鲜果蔬、杂粮等不同类别食品搭配食用。同时,建议少吃烟熏和腌制肉品,这些食品往往含有较高的盐分。对于经油炸或烤制后的调理肉制品,同样要适量食用,以免摄入过多的油脂和热量。此外,还需注意盐水鸭等部分酱卤肉制品含盐量偏高,高血压患者不宜食用。

   

   撰稿:吴雪莉  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  高级工程师

   审核:四川省市场监管局食品抽检处及秘书处

   


原文链接:http://scjgj.sc.gov.cn/scjgj/c104538/2024/8/23/799a20d897d64359ac3b5af96e5db89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质检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质检调研网 zj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