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赤峰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依法规范“职业打假人”有效路径,压减职业索赔空间,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轻”装上阵,行稳致远。
一是政策指引明依据。与市公安局、市法院等六部门联合印发《赤峰市关于依法处置职业索赔恶意投诉举报行为暂行规定》,从制度供给、行政执法、行刑衔接、司法保障、信用管理等方面联合规制牟利性职业索赔行为,并拟以该《暂行规定》为基础,推进相关立法工作,为打击职业索赔行为提供明确法律依据。
二是甄别处置提效率。根据投诉举报内容,严格甄别研判是否为“职业索赔”情形,对于职业索赔人“借口”较多的食品标识、虚假宣传、无备案许可等事项,选择适当程序,依法开展规范的行政调解,坚决不把处理“职业打假”的风险和压力转嫁给经营主体,切实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良好环境。今年,全市共开展相关行政调解2541次。
三是包容监管暖企心。对于投诉举报较多的企业,秉承包容审慎监管执法理念,合理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在法定权限、范围内给予经营主体自我纠错的机会,避免“小错大赔”“小过重罚”,避免经营主体因职业索赔承受较大压力而影响生存发展。今年,已对507家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实行轻微或首次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
四是优化指导强内功。对发现的高频违法事项、高频违法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同时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服务”,为企业“找病根、开药方”,加强合规经营指导,帮助企业对经营风险点进行自我防范,提高消费供给质量,从源头上防止同类投诉举报的反复发生,有效压缩恶意投诉举报空间。今年以来,共对1733件确定为恶意索赔的热线工单作“终止调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