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强: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言
四川与安徽亳州(“bó zhōu”)渊源很深。两地都是著名中药之乡,两地都酿浓香白酒,两地都有国保老窖池,最重要的是郭沫若为曹操平反而大声疾呼!昨天今天调研了无极酒窖、古井酒庄、博物馆、庙会广场、花戏楼、曹操地下运兵道等,感概更多。亳州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商汤灭夏后在此建都,长达190年,如今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有“中华药都”之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古井贡酒被誉为“酒中牡丹”, 是中国老八大名酒之一,有明清窖池122个,老窖神泥富含600多种有益微生物群,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传说,古井贡酒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亳州特产的“九酝春酒”及酿造方法进献给汉献帝刘协,从此得名“贡酒”。现存两眼古井与两座窖池构成研究古代酿酒工艺的实物依据。20世纪60年代初清理的古井井口采用汉、唐、宋砖砌结构;1992年发掘的另一眼古井井口保留宋代砖砌工艺及红石井盖。1959年发现的窖池池内残留明代高粱壳等粮食遗存,完整呈现古代酿酒工艺流程。古井贡酒有很好的历史文化基础,以“色清如水晶、香纯似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的独特风味,多次获得国内外金奖。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白酒行业正经历着从传统制造向文化创造的历史性转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白酒酒庄承载着悠久的酿造历史、深厚的地域文化和独特的工艺智慧。传统酒企以生产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消费者对文化体验和精神价值的追求。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白酒酒庄不仅承载着传统酒企的突围使命,更在消费主权时代重构着行业价值体系。传统酒庄以“静态展陈”为主的模式(如文物陈列、工艺流程展示)虽能传递基础文化信息,却难以满足当代消费者对沉浸式体验、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的深层需求。如何突破“陈列式”展示的局限,实现从”静态展陈”到”动态共生”的文化价值跃迁,已经成为推动白酒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命题。换言之,白酒酒庄的文化价值活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命题。
目前所有问题都源于“旧思维与新时代”的矛盾或者是“刻舟求剑”的结果。面对不确定的世界,但人们都习惯用确定性的方法去描述、去计算、去规划。这就是最大的笑话、根本性错误!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是产生矛盾的总根因。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用概率方法(AI)、量子方法(思维)来描述世界,研究我们的工作,这是走出目前困惑、困境的唯一途径。“静态展陈”是牛顿思维,遵守确定性方程,对于新形势特别是有人参与的活动不适用。“动态共生”是量子思维,在测不准中找到新的确定性,符合市场规律。突破当前中国白酒困局,只有量子思维是钥匙、是救星。
我们基于行业实践与创新案例,根据量子思维规律提出白酒酒庄从静态到动态、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的文化价值活化路径。
第一 白酒酒庄的崛起背景及深刻内涵
随着消费群体的迭代,白酒酒庄正借助场景革命,实现从单纯的产品交易向深度体验交付的范式转换。网络数据显示,沉浸式体验能够使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提升47%,复购率提高32%。这种显著变化推动了酒庄从传统的物理空间向超级体验场的进化。
1. 消费主权时代的必然选择
——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对白酒的需求从“产品功能”转向“文化认同与体验价值”。
——传统渠道霸权瓦解,白酒企业需构建“空间叙事+情感连接”的新生态。
2. 产业转型的内在驱动
——白酒行业进入“量减价增”阶段,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同比下降,但行业营收增长,倒逼企业向品质化、高端化转型。
——酒庄模式通过整合产区资源、标准化生产与文旅融合,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
3.白酒酒庄的深刻内涵
什么是酒庄?文化、故事、人物是核心,不是酒店、酒村、酒厂。白酒酒庄是品质、价值的新表达,是白酒企业未来发展的新模式。酒旅融合是酒庄的重要内容,但不是核心内容。文化是酒庄的灵魂,是品牌的重要支撑。
我在2022年11月在《企业家日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酒庄必须补上“文化课”——酒庄是“五链”与“五觉” 的融合体。文化就是人化,人造的物质与精神的总和,酒就是典型的文化产品!
酒庄是历史博物馆,是文创展示厅,是链觉反应堆,是情感交流所,是灵感萌发场。历史是酒庄的根,文化是酒庄的魂,生态是酒庄的形,建筑是酒庄的韵,美酒是酒庄的心,名人是酒庄的神。酒庄的核心是文化,必须有故事、有诗歌、有爱情、有名人、有名酒、有名房、有名道、有名街、有名著。没有文化的酒庄就是一堆没有魂的钢筋水泥!
原则上讲,每个酒庄都是唯一的,都是“电视连续剧”的一集,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情节和人物,不能重复、雷同、仿制。中国酒庄必须有中国特色,就是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植根我国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酒庄才能根深叶茂。在酒庄考核标准上,文化创意、历史故事、名人美酒等是不能缺少的必选项,甚至可以实施“一票否决”制!
“酒庄”是从国外引进的“物种”,中国只有酒家、酒厂、酒楼、酒店,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酒庄。东西方的酒庄,在物质层面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精神层面特别是在文化价值层面差异很大。可能除了名称相同外,中国酒庄与外国酒庄内涵与外延相距很远,这正如白酒与红酒的差异、东方与西方的不同。主要在“原创性”上、在文化层面上的差距,而不是在“技术性”上,不是在物质层面。抄袭、模仿是中国人的最大毛病也是“最大优势”。国外的酒庄都有历史故事,有艺术品位,有大师站台,有名酒支撑,有科学清单,或者典雅、浪漫、唯美,或者诗情、画意、童真,绝不是随意建造的水泥房子。在一定意义上说,酒庄就是艺术宫殿,就是艺术展品。 国外“酒庄酒”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适合葡萄生长的种植园属于自己所有;二是所种葡萄不是以商品出售,而是作为自用酿酒的原料;三是酿造、灌装过程都是在自己的庄园中进行。中国学界把“酒庄”与“庄园”混淆,认为庄园就是酒庄,酒店就是酒庄,酒厂就是酒庄,景区就是酒庄,离题太远。中国白酒酒庄源于国外的“葡萄酒酒庄”的启示,还是应该有自己特定的内涵与外延。目前,业内比较流行的酒庄定义是,集合种植、酿造、灌装、销售在内的酒类生产集合体,且兼具休闲、娱乐、旅游等广泛功能。按照学界最新定义,中国酒庄是位于中国酿酒优势产区,有标志性的主体建筑,取得酒类生产许可证,集原料种植、生产酿造、酒品鉴、酒收藏、酒文化宣传等功能区域为一体,配备配套酿酒设施及专业技术人才,能够体现中国酒文化价值的实体公司。必须有“文化”条款,才能算是酒庄。白酒酒庄是品质、文化、体验的集合体,是酿造场景、消费场景、娱乐场景的融合体,是生产、文化、休闲、社交、传播的综合体,体现情绪价值,发展情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