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律援助中心和律师帮我们打官司讨回血汗钱,还没收一分钱代理费!”近日,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法律援助中心,某公司员工钟某握着法律援助律师张凌波的手激动地说。
钟某和3名工友打工的公司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订单大幅减少陷入困境,拖欠工人好几个月的工资。在武进区法律援助中心和张凌波的帮助下,钟某等人顺利拿到欠薪。
常州市司法局局长张加林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今年以来,常州市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化“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动,上半年组织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358件,提供法律咨询2.4万人次,受益群众近两万人,群众满意率98.5%。
法律援助惠民生、暖民心。自今年5月起,司法部在全国部署开展“法援惠民生 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以下简称品牌活动)。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按照司法部统一部署,围绕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复工复产复市、决战脱贫攻坚,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惠民措施,创新法律援助服务方式,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为困难群众提供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法律援助服务,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个角落。
多措并举助力复工复产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湖南省常宁市的出租车司机倍感压力。2月以来,张某等60多名出租车司机因运营惨淡、入不敷出,集体欠缴某出租车公司管理费共110万元,致使公司经营面临严重困难,甚至一定程度影响全市的交通出行。
5月初,常宁市政府指示市法律援助中心依法协助解决此事。经常宁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易志华、陈素英、谷云3名律师承办此案。
本着“为企业谋出路,为司机谋生活”的理念,承办律师采用共谋共生新思路,争取诉前调解解决。经过反复协商,公司同意减免司机3个月管理费,大多数司机与公司达成和解,剩余司机所欠的管理费也陆续到位。
“法律援助律师的有效介入,减轻了出租车司机的负担和公司的损失,达到双赢的效果。如今,公司已走出困境,全市出租车业务也回到正轨。”出租车公司法定代表人刘某向法律援助律师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衡阳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赵穗云告诉记者,为支持企业依法规范有序复工复产,衡阳市开展了“法治战‘疫’ 法律援助在行动”活动,全市法律援助机构上下联动,充分发挥法律援助职能,打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攻坚战。
“截至目前,衡阳市法律援助中心办理涉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案件16件,为群众提供涉疫法律咨询88次,有效保障了衡阳企业顺利复工复产。”赵穗云说。
品牌活动开展以来,各地通过扩充法律援助事项、开展专项活动、创新服务举措,主动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作出积极贡献。
广东省明确对因疫致贫劳动者、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及因疫返贫群众临时放宽法律援助申请标准,暂不将房产、住宅和汽车认定为价值较大资产。
北京市开展复工复产“助企惠民春季行动”,解答复工复产相关法律咨询6839人次,有效发挥了法律援助服务社会、服务公众、服务企业的作用。
安徽省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服务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组织法律援助律师、志愿者进企业为困难职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实地走访民营企业2500多家。
服务大局助推脱贫攻坚
受援人崔某因病致残、致贫,瘫痪在床多年。其妻子对崔某和孩子及老人不闻不问,不尽扶养义务,还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行动不便的崔某委托其姐姐到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广饶县法律援助中心对低保户、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开通“绿色通道”,免予审查经济困难条件,直接提供法律援助。县法律援助中心经审查认为,崔某符合法律援助条件。
因崔某瘫痪在床行动不便,广饶县法律援助中心决定为其提供上门服务。7月21日上午,广饶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驱车一个多小时到达丁庄镇王署埠村,现场为崔某办理了法律援助手续,崔某及其母亲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连声道谢。
为行动不便的低保户、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上门法律援助服务,是法律援助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的一个缩影。品牌活动开展以来,各地紧扣困难群众关切,发挥法律援助贴近一线群众的优势,通过扩大法律援助范围,积极参与帮贫扶困,着力服务农民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青海省司法厅和省扶贫局联合出台《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意见》,规定城镇、农村(牧区)居民收入在青海省居民所在地当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3倍以内的,均可申请法律援助。
吉林省在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7个省级扶贫片区县建立脱贫攻坚便民服务法律援助窗口,为扶贫对象实行“一免五优先”法律援助服务,为1489个贫困村配备法律援助联络员。
辽宁省建立健全“一村一档”“一户一卡”工作模式,打通农村“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实现对县、乡、村贫困户法律援助全覆盖。
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印发《关于发挥公共法律服务职能作用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入开展“法律援助进万村”等活动,为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提供普惠均等的法律援助服务。
创新举措实现应援优援
“半个月就拿到判决书,绿色通道真是快,谢谢你们!”受援人老沈攥着判决书向法律援助律师不停道谢。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法律援助中心为老沈等受援人开启“绿色通道”,快速高效受理了一起农民工讨薪案件,帮助老沈等人追回欠薪。
品牌活动开展以来,各地通过完善便民服务措施、提高法律援助质量、加强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实现应援优援,进一步提升了受援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上海市开展法律援助“全市通办”,打破地域管辖限制,实现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的目标。
云南省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在边境乡镇、贫困村居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设置1500台“云岭法务通”方便群众获得免费法律服务。同时,通过云南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云平台实现法律援助订单式一键办理,避免群众来回奔波,努力让人民群众“办事只跑一次”,真正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浙江省出台《关于推进法律援助受理审查指派工作改革的指导意见》,推行设区市全域内法律援助受理审查一体化办理,积极引进人工智能自助机、视频电话移动终端,方便群众自助进行法律咨询、视频连线、援助申请、预约服务,通过“掌上”“网上”等援助,实现群众“零跑腿”。
服务质量同样不容忽视。
河北省分期分批开展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培训,目前已对7市28名律师进行了培训,评估案卷155份;陕西省组织开展法律援助质量“千人回访 万案评查”活动,全力确保法律援助办案质量。
3个多月以来,品牌活动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为复工复产注入动能,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