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质检调研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廉政建设

深耕实践沃土 涵养清风正气 ——万柏林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廉政建设深度融合

  • 发布时间:2025-09-05
  •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
  • 字号:

  不久前,在万柏林区兴华街道滨体社区廉洁文化广场,“着华夏霓裳 品书香韵味 踏清廉之路”主题读书活动成功举办。现场书香弥漫,气氛热烈,居民们身着传统汉服,沉浸于经典诵读之中,琅琅书声与交流分享声此起彼伏。在齐声诵读《爱莲说》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诗句引发群众共鸣,一位带孩子的家长表示:“这样的活动既让孩子感受了传统文化,也在我们心里种下了廉洁的种子。”

  在万柏林区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此类活动因形式生动、贴近民心,深受居民欢迎,成为廉政建设与基层文化实践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万柏林区致力于将廉政理念从机关单位延伸至基层社区,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积极构建“实践赋能清廉、清廉惠及民生”的工作格局。

  打造浸润式廉政教育“微课堂”

  “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是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重要特点。万柏林区充分盘活现有资源,以全区15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重点,串联万亩生态园廉园、区廉政教育基地、廉洁书屋、清风滨体廉洁文化广场等特色空间,形成“15分钟清廉教育圈”。

  与此同时,万柏林区在社区广场打造“清风长廊”;在老旧厂区绘制“廉洁墙绘”,以故事还原初心使命,让群众茶余饭后抬头可见、驻足能学、遇事可议。

  针对辖区国企职工集中的特点,南寒街道、和平街道文明实践所联合太重集团、西山煤电集团等企业开设“车间微课堂”,邀请劳模结合亲身经历讲廉洁从业故事,让机床旁的空地变成警示教育“课堂”;在兴华街道、下元街道,“庭院宣讲队”等用生动的语言讲解身边清廉案例,把“大道理”转化为“家常话”。近年来,万柏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累计开展“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活动280余场,覆盖6.2万人次,让清廉教育从“课堂”浸入街头巷尾。

  构建融入式廉政理念“传声网”

  万柏林区以文化为媒,通过多种艺术载体,构建融入式廉政理念“传声网”,让清廉基因融入群众日常。该区启动抗日革命文物基层巡展,将红色故事与廉政传承相结合,在全民国防教育中厚植廉洁底色。组建“晋剧廉洁小分队”“社区快板队”,把拆迁安置、项目审批等领域的典型案例改编成《拆违建里的廉洁事》《清风拂万家》等地方戏,在公园、小区广场巡演90余场,场场座无虚席,让群众在喝彩声中受教育。

  结合“我们的节日”“廉洁春联进万家”等活动,万柏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邀请书法爱好者书写廉政春联,送廉字、话清风。中秋节期间开展“清廉家书诵读会”,让干部家属分享廉洁故事。该区还编排了《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什么》《三个传家宝》等原创精品,让清廉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浸润人心。

  此外,兴华街道滨体社区开设“廉洁剪纸课堂”,让传统技艺承载廉洁寓意;南寒街道西华苑东社区开展亲子油画活动,孩子们用画笔勾勒“清风拂院”等画面,让“廉洁种子”在童真中萌芽,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效应。

  织密多层面廉政监督“防护网”

  万柏林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让清廉建设成效看得见、摸得着。针对物业服务、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领域的廉政风险点,该区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清廉议事厅”,组织党员志愿者、“两代表一委员”、居民代表组成监督小组,通过“群众提、大家议、共同管”的模式,推动“群众参与式”清廉建设。

  南寒街道朝阳街社区创新“三红工作法”:“红管家”社区工作者分片包干,精准聚焦低保发放、惠民政策落实等环节的廉政风险;“红马甲”志愿队错时巡查,通过“查台账、查流程、查反馈,问需求、问疑点、问满意度”机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红领巾”少年先锋队开展“童手绘廉洁”“小小监督员”活动,让廉洁理念在代际传承中扎根。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西铭街道狮头苑社区“清廉议事厅”设立监督小组,通过意见箱、公示栏、居民议事会“三位一体”监督模式,及时回应群众对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的疑问,让改造项目成为“阳光工程”,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清廉建设不是口号,能让大家实实在在受益。

  通过创新“文明实践+廉政教育”方式,万柏林区让廉政建设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从机关单位走向群众参与,以文化浸润涵养廉洁风尚,以治理实效守护群众利益。记者 王 勇 太原日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质检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质检调研网 zj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6795 13366461258 010-56278284 13391776757 010-56232582  
监督电话:186108229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