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质检调研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政策法规

陕西吉林两省市场监管部门签署合作协议 大力推进优势互补 助力服务经济发展

  • 发布时间:2020-07-30
  •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作者:佚名
  • 字号:

t01f85fe910dfa0b5ef.webp

  7月28日,陕西省、吉林省举行合作交流视频会议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局长张小宁与吉林省市场监管厅厅长刘化文出席,并通过网络签署了两省市场监管部门《合作协议》(简称《协议》)。按照《协议》,陕西和吉林两省不断深化在市场监管领域的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履职能力,促进吉商和秦商联动,大力推进促进实现优势互补,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协议》围绕跨省建立登记审批服务机制、行政执法联动机制、质量工作交流机制、消费维权合作机制、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和“小个专”党建协作推进机制、新型市场监管模式探索机制和人才对口交流机制7个方面,明确了19条具体措施。其中,在登记审批跨省服务机制方面,明确建立登记注册快速反应通道,对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工作需要对方省份核实的有关事项,及时提供协助;对涉及跨省迁移的企业,可通过电子信息沟通渠道进行跨省迁移沟通服务,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跨省迁移服务;在行政执法跨省联动机制方面,加强执法稽查交流与协作,加强执法办案协作配合,收集和分享涉及双方省份的案件信息,实行联防联动,及时发现和分享案件线索,积极配合对方省份在本省查办案件;加强价格监管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办案交流与协作,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联动配合,建立驰名商标保护异地申报制度,建立网络市场监管服务跨区域协作机制,实现两地网络市场主体数据共享、监测结果互换、案件线索及时移送。

  按照《协议》,两省围绕质量工作开展交流合作,推进两地重点企业及其产品在质量管理、标准技术、检测认证等优势资源的有机结合,加强两地实施标准化战略、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互联网+检验检测机构监管”模式建设、建立认证联盟等方面的工作交流合作,强化两地标准引领、计量基础、认证认可等基础作用,共同研究推进质量提升。加强两地开展质量安全监管“五位一体”新体系建立、重点产品质量联动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等方面工作交流,共同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和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合作,有效防范和控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在消费维权领域,建立消费维权工作互通共享机制,推动建立两地消协组织互动合作和异地维权机制,开辟消费者跨省维权绿色通道。开展缺陷消费品信息收集共享,收集交流两省消费品缺陷信息,及时了解掌握两省生产的消费品被反映投诉举报的相关信息,推动开展缺陷消费品召回工作。

  《协议》明确,在新型市场监管模式探索方面,加强两地信用监管工作交流与合作,发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优势,针对在对方省份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过程中,通过查询公示系统,对信用状况较好的市场主体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支持激励措施,并共享企业黑名单信息,强化对两省失信企业的联合惩戒。双方联手开展大数据分析,联合开展企业活跃度、产业结构、市场监管风险等方面的大数据对比分析,服务地方政府科学决策和群众创业兴业。定期互相提供市场环境大数据分析报告,每年至少向对方提供1次本省市场环境大数据分析报告,实现大数据分析总结经验、发现规律、预测未来、决策辅助、技业融合的目标。加强两地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体制机制、系统整合、大数据中心等方面的工作交流合作,共同研究推进“互联网+监管”等重大项目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开放共享。

  《协议》同时明确,定期交流两地市场监管部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和“小个专”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建立“小个专”党建合作机制,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每两年举办一次两省“放管服”改革经验交流、商事制度改革研讨会,聚焦群众最期盼、发展最急需,形成具有建设性的研究成果。同时加强人员双向培训交流,根据专题和业务需求,互请对方省份市场监管系统有关人员参加跟班培训,并可邀请对方省份相关人员进行授课或交流,进一步促进两省对口工作交流。

  《协议》的签署,对大力推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陕西“三个经济"发展,建立“共商、共议、共建、共享”的协作机制,推动两省市场监管部门强化在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公平竞争、严守安全底线、强化消费维权、完善新型监管、推进质量强省和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全面推进两省市场监管事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质检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质检调研网 zj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