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浙江省宁波市举办新发展格局下的进口商品放心消费长三角协作线上论坛。其间,由宁波市、宁波保税区两级消保委和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发起,联合浙江省内及上海、江苏、安徽等21个市(区、县)消保机构,正式签署《关于建立长三角地区进口商品放心消费维权协作机制的合作协议》。据悉,该协作机制是国内首个专门针对进口商品消费维权的跨区域协作机制。
近年来,宁波保税区已成为国内重要的进口商品“源头地”和跨境电商产业的“领头羊”。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宁波保税区进口商品交易额仍保持逆势增长态势,全年实现销售总额287.6亿元,比上年增长27.4%,连续4年蝉联“中国商品市场综合百强”;跨境电商进口销售额以年均50%的速度高速增长,全年跨境交易额达215.2亿元,比上年增长28.7%,连续4年位居全国单个试点区域第一。
宁波保税区还大力培育发展内销辐射体系,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发展“进口商品直销中心”36家,2020年实现销售额13.8亿元。经过持续培育发展,宁波保税区“源头+辐射”“线上+线下”“传统贸易+跨境电商”的进口商品一体化销售格局正在不断建立完善。
宁波保税区作为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的核心板块和国内重要的进口消费品“源头地”,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连接点。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次论坛签署的《合作协议》中明确提出八项协作机制,包括构建消费预警信息通报机制,消费纠纷协同研判机制,联合约谈调处及协查反馈机制,投诉举报双向移送机制,教育宣传、消费体验协同机制,以及常态化联络交流机制等。今后,长三角地区消费者在选购进口商品遭遇问题时,维权将更加便捷,渠道将更加畅通,体验将更加优化。
同时,该机制的建立,有助于“进口源头地”和“内销辐射地”消费维权工作的无缝对接,必将进一步提高进口商品消费的一体化维权效能,从而进一步提振长三角地区广大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