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巴中市巴州区市场监管局创新推出“妈妈餐”校园监管模式,通过聘用学生家长深度参与食堂食材验收、帮厨、分餐、陪餐等全链条工作,常态开展“食堂开放日”,构建起“专业监管+亲情守护”的家校共治新格局,让校园餐桌既有安全保障更添“家的味道”。
精准锚定“四环节”,注入食安“亲情密码”
“妈妈质检”守好源头首关。在食材验收环节,明确家长需核对资质、查验食材、核查证明,重点对蔬菜农残、肉类溯源、保质期限等关键信息进行双重核验。新增设食材验收设备,实现数据实时显示并同步更新到平台,实现“来源可溯、问题可查”。“妈妈视角”优化餐食品质。针对食堂餐食口味单一、营养搭配不优等问题,通过开展专项培训,推动家长帮厨深度参与餐食制作。“妈妈标准”规范流程细节。分餐环节实行“妈妈+教师”双岗协作模式,明确要求分餐人员严格执行“手部消毒、全程戴罩”等操作规范,家长实时记录分餐过程中的餐食余量、学生反馈等信息,为菜谱优化提供第一手数据。“妈妈共餐”打通反馈闭环。为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快速整改,建立推广“妈妈陪餐”制度,重点反馈口味适配度、分量充足度、餐具洁净度等问题。建立“问题整改台账”,由管理人员跟踪督办,形成“反馈——整改——核验”闭环管理。试点以来,全区学生家长在食堂员工中占比由22.7%提升至58.6%,年底力争提升至70%。
常态开展“开放日”,增强家长参与频率
破除校园食堂“封闭管理”壁垒,将开放日从“偶尔活动”转为“固定机制”,实行“三定三查”规范化,定频次、定人员、定流程,查后厨、查食材、查质量,让家长深度参与校园食品安全全流程监管,实现“透明化监督、零距离守护”。目前,全区开展校园“食堂开放日”136次,参与家长3000余人次。
健全承诺公示制,确保食材来源可溯
在全区推广《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公示制度,设置食用农产品公示专区,每日索取留存蔬菜类《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并公示,合格内容、供应商信息等清晰可见、实时更新;将公示运行情况纳入校园食堂日常检查重点内容,将“隐形的凭证”变为“公开的承诺”,从源头筑牢校园食安第一道防线。今年以来,全区141所学校食堂实现公示制度全覆盖。
“妈妈餐”模式、“开放日”活动、承诺公示制度推行以来,实现食品安全、家校信任、社会效应的多重提升。同时,“妈妈餐”模式为家长提供了“家门口”的灵活就业岗位,实现“监护孩子+兼顾收入”的双重便利,获得社会广泛认可。